西藏信息技术服务涉密(西藏信息化建设)

2024-07-27

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定期或者根据需要进行什么检

1、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2、机关、单位应当根据保密工作需要设立保密工作机构或者指定人员专门负责保密工作。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情况应当纳入年度考评和考核内容。第七条 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保密宣传教育。

3、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管辖范围的事项,由有关职能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及地方信息化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负责等级保护工作的部门间协调。 第四条 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及相关标准规范,督促、检查、指导本行业、本部门或者本地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4、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单位负责人可以指定本机关、本单位其他负责人、内设机构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为定密责任人,并明确相应的定密权限。 机关、单位指定的定密责任人应当熟悉涉密业务工作,符合在涉密岗位工作的基本条件。

保密资质有哪些

1、保密资质的类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涉密软件资质、涉密业务咨询服务资质以及涉密存储介质产品资质等。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是针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所进行的保密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的资质认证。

2、保密资质分三种,分别是:甲级、乙级和单项三种资质。甲级资质单位可在全国范围专内从事属涉密系统集成业务。乙级资质单位仅限在所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行政区域内从事涉密系统集成业务。

3、甲级资质: 作为顶级实力的象征,拥有这种资格的单位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涉密系统集成业务,涵盖广泛的保密项目。乙级资质: 限定在特定区域,即申请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确保业务的地域性和可控性。

4、法律分析:保密资质分为三个等级,绝密、机密、秘密三级。一级保密资格承担绝密级项目总体和分系统科研生产使命,二级保密资格具备承担机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使命的资格;三级保密资格具备承担秘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使命的资格。

5、国家保密资质分为三级,分别是甲级、乙级和单项。甲级资质是国家保密局认定的最高等级,其申请条件非常严格,要求申请单位在保密工作方面具有极高的水平和经验。甲级资质单位通常承担国家级或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项目,其保密措施和保密管理制度必须达到国家最高标准。

重要涉密人员主要是指

所谓重要涉密人员主要是指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参与国防重大方针、政策、规划制定的主要领导干部和专家。集团公司确认的知密度高的专家。绝密级军工项目、工程的总指挥、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质量师、总体主任设计师和承担总体建造任务企业的主要领导(含技术领导)。

根据最新的规定,重要涉密人员是指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机密级事项的人员,或者少量接触绝密级事项的人员。关于经常、少量有文件有专门规定,此处不宜多说。

所谓重要涉密人员主要是指以下几类人员: 核心涉密人员:这些通常是参与国防重大方针、政策、规划制定的主要领导干部和专家。

涉密人员是指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人员,保密工作人员是指对秘密进行管控并防止其泄露的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 实行分类管理。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