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性沉积微相分布分析 首先进行单井相研究,根据取心井进行单井相划分和测井相模版的建立,随后指导非取心井单井相的研究;其次根据地震相、地震属性以及井资料提供的砂体分布信息勾绘全区的砂体厚度分布图;再次,根据砂体分布规律,在沉积模式指导下,对全区微相分布进行分析。
2、如图5-16,大8井MSC3(盒一段)中下部SSC13~16为一套辫状河流相沉积,上部SSC17~18为一套曲流河流相沉积,从下至上反映为基准面上升和A/S值增大的趋势。SSC13~16辫状河流相沉积发育辫状河道亚相与泛滥平原亚相,沉积微相为简单的河床滞留沉积、心滩和河漫滩。
3、可以从岩性、粒度、分选性、泥致含量、垂向序列、砂体的形态及分布等方面分析。1)不同的水动力条件造成了不同环境下的沉积层序在粒度、分选、泥岩含量等方面的特征,因而具有不同的测井曲线形态。2)测井曲线的形态分析可以从幅度、形态、接触关系、次级形态四个方面来进行。
4、实际地质各种沉积微相差别必然造成物理性质的差异,因而这种电相剖面可以转化为地质信息,具体说就是沉积微相变化的信息。
5、单井沉积相与沉积微相分析是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从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入手,结合测井相特征,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单井沉积相的划分。 岩心资料是最直观的沉积微相划分依据,其岩石特征与沉积构造特征为单井的沉积微相划分提供了直接依据。
6、根据取心井单井沉积微相研究结果,并分析各类微相电测响应,总结各类微相特征,建立确定各种沉积微相知识库(表2-2-3)。 表2-2-3 文东沙三中亚段沉积微相知识库 以文13东块为例说明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文13东沙三中4-10砂层组共划分55个沉积小层,各小层都有不同程度的砂体发育。
1、中国及毗邻海域沉积盆地特别发育,经初步统计面积大于200km2的盆地有417个,沉积面积约578×104km2(表3-3;图3-17)(李国玉等,2002)。 根据各大含油气区沉积盆地的分布特征,以及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和探区划分,可进一步分为15个次级含油气区(陈昭年,2005)。
2、松辽盆地共有5个油页岩含矿区,包括农安、长岭、登娄库含矿区、松辽盆地南部预测区及松辽盆地北部预测区。
3、在大西洋西侧,分布有众多晚三叠-早侏罗世的盆地(BlakePlateau盆地、Georges Bank盆地、Nova Scotian盆地等)。这些盆地均是伴随着联合古陆(Pangaea)的裂解而形成。 在广阔洋壳上也可形成众多的洋盆,既有坳陷盆地也有断陷盆地(图19-4d)。这些洋盆的主要沉积物是远洋粘土、生物软泥及浊流沉积。
页岩气有利区在我国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均有分布。其中,在海陆过渡相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上扬子及滇黔桂区和华北地区;海相较多,主要集中在上扬子及滇黔桂区、中下扬子及东南区和西北区;陆相较少,主要分布在西北区、东北地区。
黑水河断裂以西为古陆,以东为沉积区。 早中泥盆世黑水河断裂与四开断裂之间地层发育不全,平均厚度20~30m,最厚处普格洛乌沟100m,最薄处甘洛县新基姑仅10m。主要为一套滨岸相沉积的碎屑岩夹泥质岩。
总体上,直罗—张村驿 F2井-ZF22井-ZF26井区沉积相带有利、储层厚度大,物性条件较好,总体上发育Ⅲ、Ⅱ类储层,为有利储层分布区。
通过冀中坳陷76口井6940m岩心观察和相应的单井微相分析,编制了38口井的单井微相分析图;又在对二连裂谷盆地大量岩心观察和相应的单井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建立了9种沉积相模式:坡积相、辫状河相、曲流河亚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水下扇亚相、浊积岩微相、滨湖浅滩微相、坝砂微相。
该沉积相的泥岩在研究区分布广泛,有机质丰富,是烃源岩分布的有利相带。 图1-3-6 山东淄博山西组潟湖(海湾)相沉积序列模式 图1-3-5 华北石炭—二叠系近岸浅海沉积体系剖面序列模式 (2)潮坪相 研究区内的潮坪沉积分布很广,主要发育于本溪组、太原组下部、中南部的太原组、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
白垩系油气主要为东部红车断裂带下盘古油藏后期调整运移而至,油气分布受砂体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和运移通道的影响较大。图8-52 车排子地区白垩系油气分布图(据陆永潮,2007,有修改)古近系含油层 古近系仅在车排子区东南部较小的范围内发育,其中北部砂岩含量比南部高。
油气层的这一分布特点与其砂岩分布特点和沉积相地质条件相一致。 (二)沉积相带的控制 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包括构造和沉积背景,也就是沉积相带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和岩石颗粒组分、粒度以及填隙物中泥质杂基含量等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目前,柴达木北缘已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油气藏多为侏罗系生、第三系储的次生油气藏。构造因素自然是第三系次生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但储层存在与否、储层与中和下侏罗统烃源岩的配置关系、储盖组合特征也是油气藏形成并具一定规模的重要因素。
1、在传输过程中,烧蚀物粒子会与背景气体碰撞,形成复杂的过程,如激波形成、传播与声波衰减。这些过程决定了薄膜的形貌,如岛状、层状或复合结构,以及其生长模式受温度和激光脉冲数的调控。比如,在金膜沉积中,不同温度下,金膜的厚度、均匀性和核尺寸分布会有所变化,优化的沉积条件能显著提升薄膜质量。
2、一)沉积物理模拟技术的研究历史 以现象观察描述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初级阶段 19世纪末,笛康(Deacon,1894)首次在一条玻璃水槽中观察到泥砂运动形成的波痕,并对其进行描述。
3、沉积岩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应使用地层学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方法,即沉积地层的基本层序调查-区域地层格架调查-区域地层模型研究的方法。该方法体系的主要部分是描述性的。
1、河口地区沉积物的分布是复杂的,但却是有规律的,它主要受控于河口水流的变化,同时潮流、波浪对河口沉积物也起着重要作用。 沉积物类型 河口水流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向海流速逐渐降低,沉积物沿程发生沉降分异,颗粒逐渐变细,各类河口沉积物变化的趋势基本相似。
2、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沉积物粗的在下,你说的情况应该是粗细相间分布,主要是海水的顶托作用(海浪堆积作用)形成。要么你再问一下老师。
3、滦河冲积扇三角洲沉积物的分布特征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水平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洪水和河流冲破天然堤,在外侧更为发育。交错层理砂岩,呈透镜状沙体夹在分支间湾细粒粉砂质、泥质和沼泽沉积物之间。分支流河道之间较低洼地区,常与海域连通(外侧)。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
4、分支河流和沼泽为主)→三角洲前缘(三角洲的水下部分,河口沙坝和远沙坝为主)→前三角洲(厚层泥质沉积)。它们在平面上大致呈环带状分布。沉积物和生物特征:从三角洲平原到前三角洲其粒度由粗变细;植屑和陆上生物化石减少,而海相生物化石增多;多种类型的交错层理变为较单一的水平层理。
5、细小。三角洲是形成在河口地带,地形开阔,平坦沉积物颗粒细小,形状类似一个三角形。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
6、主要由河口沙坝和远沙坝组成)→前三角洲环境(厚层泥质沉积)。这三种环境平面上大致呈环带状分布。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其沉积物和生物特征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从三角洲平原到前三角洲其粒度由粗变细;植物碎屑和陆上生物化石减少,而海相生物化石增多;多种类型的交错层理变为较单一的水平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