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建设,互联网骨干网带宽可达5G-40G。 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冷荣泉介绍,我国因特网骨干网从1996年至今已经历了3个阶段:1996年之前,多数采用64K至2M传输通道;1997年至1999年多为2M至115M的通道;2000年到2001年从115M跳到了5G;从2002年开始,将逐步进入10G时代。
2、年微博迅猛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日益深入,政务微博、企业微博等出现井喷式发展。2012年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过台式&微信朋友圈上线 2012年3月今日头条上线 2012年双11阿里天猫与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 被业内称为双十一的爆发点,这一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
3、年1月,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1996年11月,CERNET开通2M国际信道,加上12月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开始全面启动,广东视聆通、天府热线、上海热线作为首批站点正式开通。
4、CSTNET(中国科学技术网)的产生和发展:1995年4月,中科院启动了京外单位联网工程,也就是“百所联网工程”。它联接了全国12个分院,100多个研究所,用户超过1万人。CSTNET成为中科院的主干网,在中国科研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5、年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简称“百所联网”工程)。1996年2月 中国科学院决定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科学院互联网络正式命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金桥网建设:1993年3月12日,朱镕基副总理主持会议,提出和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
组织普遍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构建组织的信息系统。但大多数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对信息资产所面临的威胁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信息安全方针、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如系统的运行、维护、开发等岗位不清,职责不分,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
网络安全工程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应对网页篡改等技术挑战,还需要理解和应用网络安全策略,以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和公民权益。面对这个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NSACE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和高级网络工程师的认证无疑是提升技能、保障安全的重要途径。
CISP证书发展背景:当前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队伍还面临着总量不足、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缺乏与信息化迅速发展相适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前网络强国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以个人信息外泄危害等开始叙述。具体:讲个人信息外泄现象与危害。材料三,主要从企业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从法律规定与法律执行角度分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背景:区块链技术起源于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它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透明等特点。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与现代金融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传统的中心化支付方式对于资金流转的监管不充分,容易造成欺诈、污染等问题,也无法满足人们对交易权限的掌控需求。
提出背景:我国的系统认证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认证周期、建设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系统认证数量还非常少。在我国,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简称CNITSEC)是较早并较有影响力的开展有关系统安全测评认证的机构。
年,第一个电脑病毒C-BRAIN诞生。C-BRAIN由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编写。计算机病毒主要是引导型病毒,具有代表性的是“小球”和“石头”病毒。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年7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莫名其妙地就诞生了。它就是Elk Cloner,仅仅是美国匹兹堡一位高中生的恶作剧,并不会对计算机产生任何危害。只是对不知情的Apple II的使用者进行骚扰。当时的病毒还没有针对PC,毕竟IBM的个人电脑也仅才一岁。
在世界电脑发展史上,电脑病毒有着很大的变化,以及发展史,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脑病毒发展史: 最初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七十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书,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利用通信进行传播的计算机程序,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这一典型的计算机病毒入侵计算机网络的事件,迫使美国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国防部成立了计算机应急行动小组。此次事件中遭受攻击的包括 5个计算机中心和拥有政府合同的25万台计算机。这次计算机病毒事件,计算机系统直接经济损失达9600万美元。这个计算机病毒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Internet传播的计算机病毒。
1、因特网是“Internet”的中文译名,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bai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ARPAnet。20世纪50年代末,正处于冷战时期。
2、因特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其英文名称为“Internet”。 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研制的ARPAnet。 在冷战时期的50年代末,美国军方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在遭受攻击时仍能保持通信,启动了ARPAnet项目。
3、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故选D。